當古騰堡遇見馬丁路德

在十五世紀, 地球上發生好一些大事,影響往後歷史的發展。其中, 以古騰堡印刷聖經, 遇上馬丁路德宣揚新教的理念, 造就聖經被大量印刷的歷史契機, 也成就了往後五百年出版印刷的工業, 為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埋下火藥。結束中世紀黑暗時代

今天, 我們在進行如何的一場新文藝復興的啟蒙運動呢?

馬丁路德(1483-1546): 教會不應在人與上帝之間作中介角色, 鼓勵個人獨立閱讀聖經

古騰堡(1397-1468)首印42行本《聖經》, 當時印刷180本, 現在仍然保存的只有12套, 保存於全球世界各地, 詳見格子盒作室出版《活字印刷的發明故事,你所不知道的古騰堡!》

此時, 一場文藝復興正在義大利傳遍整個歐洲以至地中海, 是知識傳播的需要讓印刷術大行其道, 還是印刷術造就文藝復興, 成了雞與雞蛋的問題, 風隨火勢, 改變地球上人類的命運

衛斯理(1707-1788)促使教徒聚積財富, 並慷慨捐輸慈善事業。以捐助為財政來源的社會服務, 今天仍然是福利服務的重要支柱

17-18世紀的啟蒙運動, 法國大革命後隨著科學、天文、醫學等高速發展, 以理性、推理、驗證的科學方法論得到的發展, 激發人類的求知欲。康德(1724-1804)主張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力, 有自信和決心反對陳腐的文化傳統,鼓勵培養懷疑精神, 積極創造更好的世界

我們是地球村的一個成員, 萬有同源, 眾生一體。感恩前人的努力, 成就了當下的一切。沒有人是一座孤島

要戒掉一個壞習慣很難很難, 但建立一個新習慣則非常可行。《原子習慣》便以1%的進步與獎賞, 成功幫助大家成就美好願望, 有人每天寫下更美滿的感恩, 有人可以日走十萬步, 有人天天享受寫卡片筆記

也許我們暫時無法改變世界, 但我們可以當下創造一個新的內心世界, 用手上有的資源, 做可以做的事, 儘管只是微不足道。有些事現在不做, 將來也不會做。有些事現在可以做而不做, 將來會後悔嗎?

無條愛自己, 也無條件愛地球, 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, 認識人類走過的路, 如何一步一腳印, 在地球每一角落留下的足跡, 完全接納, 也許我們不是今天改變自己或改變地球, 1%接1%需要時間去成全, 但我們透過閱讀, 了解人類歷史走過的路。雖然人類從歷史得到的教訓是: 人類沒有從歷史得到教訓, 但這也是一個值得個人深思的教訓

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,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,依然熱愛生活。 ——羅曼·羅蘭。

願我們認清真相後, 依然熱愛自己, 熱愛地球, (當然包括熱愛旅行), 熱愛生活

主題書櫃: 五百年東西方文明相遇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