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三
挑戰日走十萬步
清晨六時出發
到晚上六時, 走了十二小時,便走了六萬步,跟原先進度脗合
飢腸轆轆之際,吃了一個雞套餐,當中的雞濃湯中包括花膠蔘等滋補材料
起來時雙腿痠痛,看見椅子便坐下來休息(過後分析是湯中有蔘成份,運動期間不宜)。這時,有想過擦藥油,但還是沒有用這招》(幸好,專業判斷是,使用藥油的話,現場是會不痛,但代價是兩天後回不了書店當值)
到晚上七點鐘,人在上環往灣仔方向進發時,坐在長凳看著大海,小狗跑來熱情討喜,心念一轉,還是想起一行禪師活在當下,便放下了,改為行禪:收起手機,不算步數,不算時間,沒有目的地,專注呼吸。
當時跟自己說:疼痛是使者,來傳遞一個信息,放慢腳步。數字是浮雲,也許是最佳時機轉為行禪。
一呼一吸之間,有一個停頓點,就是呼氣之之後和吸氣之前,是為still point,在行禪的過程中,一個(二個或三個更好)便己經足夠。以前走2萬至9萬的路上,有試過但不太成功。但在這時刻,活在當下,專注呼吸成了續命金丹,也享受黃昏海濱行禪的當下。
那天,身上也有止痛藥,心中也盤算著要不要吃,伸手去取,竟碰到香蕉,便吃一根香蕉補充營養吧。但最後的最後,還是靠意志,與疼痛共處。成功只有兩步:開始第一步,然後一步接著下步。
腦中升起一句話:越大的苦難,越值得經歷。
及至灣仔碼頭,想起禪師布鞋走路,便毅然把鞋子脫掉,赤腳而行。那是最舒暢的與天地同行的感受,在安全情況下,極力推薦給大家(如運動場內,公園木地板上)
放下才是擁有
於是,改了原變先路線,不再向北角走去,改坐渡海小輪往尖沙咀,在尖東海旁漫步吧。
上船坐下,深呼吸,拿出手機,就是震驚。
一:這一小時的步程,竟然是前後4小時中,步數最高的,而且剛好達標,按原先的計劃步數完成。
二:雙腿已經完全沒有痠痛了
意思是,只要我想,便可以繼續完成日走十萬步之路。疼痛讓我放棄,也讓我反思走路的意義。現在不痛,剩下就是意志力及耐力,因為還要走6小時。
書窩中最信奉的《大學》中的一句話:
//知止而後有定
定而後能靜
靜而後能安
安而後能慮
慮而後能得/ /
原本是送給來書窩的書友,如何定靜,沒想到,在危急關頭,竟然是幫了自己一把。
感恩雞湯,在重要關頭補充養份(雖然太急太多)
更感恩雞湯帶出的疼痛,讓這場步走變得更富戲劇性的起承轉合。
感恩一行禪師《怎麼走》《呼吸禪》。
是時候寫走路的N個感恩了
重點是,當一場走路把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時,每一個因素都同樣重要:之前的重訓,注意飲食,朋友的祝福,當日的天氣,路線的計劃,感恩一切一切。